7月7日,中國美術館學術邀請系列展:“瓷海揚帆——李甲棧陶瓷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本次展出的是李甲棧先生自上世紀90年代至今的部分代表作品,從中回顧展現其陶瓷藝術人生,領略精湛工藝與藝術融匯的東方美學。

李甲棧,福建德化人,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陶瓷藝術大師。從事陶瓷創作設計生產40余年,擅長曜變天目釉(建盞系列)的燒制及德化白瓷的設計創作,通過對德化白瓷雕塑歷史輝煌的追溯和當代發展新面貌的展示,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引發對新時代創作的學術思考。至今參加國家暨省部級工藝美術類評比(大獎賽)及國際國內發明展覽會獲金銀銅獎100多項,有20多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博物館、福建省博物院等著名博物館收藏。

“李甲棧作為一位杰出的陶瓷藝術家,不僅承襲傳統制瓷工藝,更在瓷塑創作中融入了現代創新理念。他的作品,既傳承了千年的審美規律,又帶來了刷新視野的新奇感。”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認為,中國美術館此次舉辦的中國美術館學術邀請系列展:“瓷海揚帆——李甲棧陶瓷藝術展”,將展示李甲棧數十年來的部分代表作品,見證他為推動德化白瓷的創新發展所做的杰出貢獻。


此次展覽呈現在中國美術館一層11號廳,展出截至8月1日(周一閉館)。

“瓷海揚帆——為李甲棧瓷雕藝術展寫”

中國美術館館長 吳為山
泥沙入手經摶埴,光色便與尋常殊。再普通不過的一團泥土,歷經手的撫摸、水的潤澤與火的錘煉,終如鳳凰涅槃一般升華為中國文化中的偉大發明。陶瓷藝術家李甲棧,在德化瓷創作、創新和研發的道路上已專心篤志深耕了40多年,多個發明專利獲得成功推廣應用,多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等頂尖文博單位館藏。本次展覽為中國美術館學術邀請系列展,展出李甲棧自上世紀90年代至今部分代表作品。
德化作為中國陶瓷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以精湛的制瓷工藝久負盛名,在中國陶瓷歷史上書寫過輝煌的篇章,在“海上絲綢之路”的陶瓷貿易文化交流中,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瓷器有著豐富的色彩,而德化陶瓷卻與眾不同,其以白見長,瓷質細膩、潔凈無瑕、溫潤如玉,被賦予“中國白”的美稱。尤其以明代“瓷圣”何朝宗為代表的一批瓷藝大師,以瓷塑人,造型優美,氣韻生動,作品被海外各國王公貴胄視若彌珍,“天下共寶之”。而后,一代又一代的陶瓷名家勤于耕耘,把追求玉質美感的德化白瓷推向巔峰。
李甲棧是德化陶瓷的代表性藝術家之一。他在系統掌握傳統制瓷工藝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在瓷泥、釉水、造型、工藝、功能上均獨辟蹊徑,探索出一條將傳統制瓷工藝轉化為兼具審美和實用于一體的現代瓷塑新徑。他的瓷雕作品造型,遵循千年窯火滋養的傳統審美規律,吸收現代造型的創新理念,為德化白瓷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作出了應有貢獻。
此次展出的李甲棧瓷雕作品,取材較廣,既有傳統內容,也有現實生活題材,在藝術性、觀賞性與實用性諸方面,可讓觀者近距離地欣賞德化白瓷的素雅之美。
我館主辦此次學術邀請展,希望通過追溯德化白瓷雕塑的輝煌歷史,引發人們對繼承傳統與開拓新境作更為深刻廣泛的思考,以推動瓷雕事業的不斷發展。
作品欣賞

濟公戲蟋蟀 李甲棧 13×10×21cm 1995年

獨占鰲頭 李甲棧 22×16×31cm 1996年

茶圣 李甲棧 15×26×22cm 2000年

風雨同舟 李甲棧 26×10×41cm 2000年

文昌君 李甲棧 15×15×32cm 2001年

樂逍遙 李甲棧 24×11×19cm 2010年

聚佰財 李甲棧 35×32×33cm 2016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李甲棧 24×14×55cm 2016年

鐘馗驅邪 李甲棧22×18×39cm 2017年

南海潮音 李甲棧 20×16×29cm 2018年

拼搏 李甲棧 26×20×23cm 2019年

納福 李甲棧 20×12×30cm 2019年

財神趙公明 李甲棧 39×25×42cm 2022年

李贄 李甲棧 13×10×38cm 2022年

憧憬 李甲棧 42×17×49cm 2022年

蒸蒸日上 李甲棧 45×31×51cm 2023年